近日,據(jù)編者從海外媒體獲悉,加拿大科學家最近研發(fā)出一種神奇的“骨骼打印機”。它利用類似噴墨打印機的原理,以人造骨粉及一種酸性液體為“油墨”,以一層類似陶瓷粉末的薄層為“紙張”,“打印”出與患者缺損骨骼一模一樣的立體人造骨骼。隨后,醫(yī)生將人造骨注入患者體內,直到新骨骼長出。
由于人造骨骼成分與自然骨骼完全相同,因此不會引發(fā)人體排異反應。這一革命性的骨骼修復技術一經(jīng)推出,立即轟動了國際醫(yī)學界。
10分鐘精密“打印”
如果患者的骨頭不幸斷裂受損,傳統(tǒng)的骨頭移植方法是擷取患者其他部位的骨頭或者利用陶瓷等材料制作替代骨頭。然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最近卻發(fā)明出一項革命性的骨骼修復技術,其基本原理與噴墨打印機的工作原理類似。
首先,掃描。醫(yī)生通過掃描儀掃描重建受損骨頭原本應有的形狀,并且將3D影像傳送至與一臺特制打印機相連的計算機。其次,打印。一臺如3個文件柜般大小的“骨骼打印機”接到計算機指示后,將“墨盒”內裝的“油墨”(骨粉及一種酸性液體)噴灑到“紙張”(一層類似陶瓷粉末的薄層)上。二者產(chǎn)生化學反應之后,厚為0.01厘米的“紙張”將自然變硬。在一層“紙張”完成后,打印機會重復打印過程。當一層層“紙張”疊加在一起達到設定的厚度時,立體人造骨骼的制作即可大功告成。“打印”一塊與缺損骨骼一模一樣的精密立體人造骨骼一般只需10分鐘。
植入“架橋”后分解
接下來,醫(yī)生將“打印”出來的立體人造骨骼植入患者的受傷部位,前者可在兩塊斷裂的骨骼之間擔任重要的“橋梁”角色。當人造骨骼被植入后,它會刺激新骨胳組織及血管的再生,最終新骨胳將自然連接斷裂的受損骨胳。隨著時間推移,人造骨胳將自然分解并為人體所吸收,省卻了日后再次手術將其取出的麻煩,不會產(chǎn)生任何不利影響。
據(jù)麥吉爾大學杰克·巴拉力特教授解釋稱,“骨骼打印機”產(chǎn)生的人造骨骼組織相當精細準確,未來整形手術、重建手術與脊椎手術都能因此獲益,不過這種新科技要進入醫(yī)院成為通用可行的療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目前只是跨出了第一步。然而國際醫(yī)學界普遍認為,此新科技會為骨骼移植手術帶來重大革新。一旦最終研發(fā)成功,必將大大造福人類。移植的人造骨骼組織會起到“橋梁”的作用,幫助身體長出新的骨骼,而人造骨骼組織會溶解消失于體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