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噴繪輸出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軟件RIP的速度。二、計算機同噴繪機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三、噴繪機的打印速度。
提高輸出效率實際上就是要解決輸出中的速度瓶頸,以求實現(xiàn)各子系統(tǒng)間的速度合理匹配。
首先應優(yōu)化前端的計算系統(tǒng)。對于JV2-130這類6色體系且輸出精度為720dpi的設備,經(jīng)測試至少需要計算機配置在P II 450、128兆內(nèi)存時才可以以邊算邊打的方式輸出,無停頓現(xiàn)象。(使用ERR類型擴散法,雙向,8 Pass, 標準速度)。
在實際使用中,如無必要請不要使用 KF或QC這類型的增強擴散法和點陣圖象增強功能,這些算法會導致計算時間的成倍增長。一般來講使用Error算法的圖形已經(jīng)能夠滿足絕大多數(shù)的需要。如還想提高運算速度,那只有使用LX算法或關閉"高保真顏色"選項。但如此將會大幅度降低圖象質(zhì)量,請慎重使用。
技巧一:當一圖象要輸出不止一份時,可使用"多份拷貝"功能,或是將計算好的數(shù)據(jù)保存成文件 (*.prt)。這樣就可以免除重復計算,提高輸出效率。
技巧二:在邊算邊打時,且勿將輸出管理程序(Production Manager)選擇為前臺(處于窗口打開狀態(tài))。如果輸出管理程序處于前臺,系統(tǒng)會將系統(tǒng)資源的2/3分配給輸出管理程序,而只留給圖形運算處理1/3的資源,使得圖形處理速度減慢。
另一方面,如果計算機同噴繪機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較慢,這時即使圖象處理速度很快也同樣會出現(xiàn)噴繪機這一端等待的現(xiàn)象。我們建議用戶使用符合IEE1824標準的打印電纜,且要將PC的打印端口設置為 ECP (DMA=3) 類型,并用Photo Print安裝光盤中的 LPT954 將Windows的并口驅(qū)動程序更新。對不同端口類型的測試結果如下:
我們無法改變設備的輸出速度,但可以通過優(yōu)化打印模式來減少輸出時間。通常情況下可使用下述模式:
注:傳輸速度也同圖象本身內(nèi)容有關并決定噴繪機的打印速度,對輸出時間的長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概念一:覆墨遍數(shù)(Pile Up)是指在同一位置上的圖象的打印次數(shù)。此功能只有在輸出圖象飽和度嚴重不足時使用。將使墨水消耗和輸出時間成倍增長。
概念二:打印遍數(shù)(Banding Method)定義了一個完整的輸出所需要墨頭的掃動次數(shù)。此參數(shù)不影響墨水耗費,但對輸出時間影響較大(數(shù)值越高越費時間)。其可以有效抑制畫面橫向條紋的出現(xiàn)。
概念三:打印方向(Print Direction),單向(Unidirectional)機頭只是在由右至左運動時才噴墨打印。雙向(Bidirectional)機頭在往返運動時都噴墨打印。雙向打印速度較快,但圖紙兩端墨水干燥時間較短,容易出現(xiàn)條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