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近10年的高速發(fā)展,公交車身媒體愈發(fā)成熟和規(guī)范,其強勁的廣告影響力,也為越來越多的廣告主所認可。
然而,客戶對廣告投放最關心的還是:投放效果到底怎么樣?的確,廣告投得有效,是廣告費支出的唯一理由。對此,“MPI車身廣告投放效果與預測(BUS-GRP)”研究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MPI媒體伯樂集團與央視市場研究機構(CTR)合作, 對公交車身廣告效果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定量研究,主要內容涉及BUS-GRP的測量計算、廣告的到達率和接觸頻次等。
關于覆蓋人口
MPI引用2004年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數據,推及4歲以上電視人口總體,希望將公交車和電視媒體的覆蓋情況置于同一基礎。舉例來說,這里的“城市”并非地理意義的城市,而是指主城區(qū)或中心區(qū)。例如,上海的城市面積有6300平方公里,而本次研究所說的 “上?!?,是指外環(huán)線以內67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900多萬人口。即上海戶外媒體的有效覆蓋范圍在這900多萬人口。2004年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涉及4歲以上上海的電視人口總量為930萬,MPI此次研究所定義的覆蓋情況與之相同。以此類推,此次研究共涉及30個主要城市。
發(fā)布量GRP
談到廣告發(fā)布,就會碰到GRP即總收視點或毛頻點,意為接觸廣告的人數在目標視聽眾中所占百分比。電視領域運用得非常純熟的GRP,在戶外媒體應如何計算呢?
GRP的計算(假設:上海市,1,000萬人口)
電視廣告 假定播放30次,每次收視率為3%,3%×30次=GRP90。
媒體覆蓋總人次:1,000萬人×90%=900萬人次;
報紙廣告 假定發(fā)行量60萬份,傳閱率1.5人,刊登10次廣告。
60萬份×1.5人×10次=900萬人次,900萬人/1,000萬人=GRP90,
媒體覆蓋總人次:1,000萬×90%=900萬人次
戶外大牌 假定每天有10萬人路過某一廣告大牌,廣告發(fā)布3個月。
10萬人×90天=900萬人次,900萬人/1,000萬人=GRP90
媒體覆蓋總人次:1,000萬×90%=900萬人次
公交車廣告 假定一輛公車平均每天覆蓋15萬人,廣告發(fā)布2個月。
15萬人×60天=900萬人次,900萬人/1,000萬人=GRP90
媒體覆蓋總人次為 1,000萬×90%=900萬人次。
GRP反映了媒體的覆蓋情況,比如電視節(jié)目的收視率為3%,就表明有3%的家庭有機會收看到這個節(jié)目。而同樣的情況也表現在包括戶外在內的其他媒體上。所以,GRP的實質是“可能看到的機會有多大”。
再來看有關成本效益的兩個指標——單個收視點所需成本和千人成本,由于它們與廣告發(fā)布成本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在GRP相同的前提下,戶外廣告、尤其是公交車廣告,由于有更為低廉的成本,所以它們的千人成本和單收視點成本也最低。

BUS-GRP
調查背景:用攝像機連續(xù)拍攝公交車運營一天的情況,并據此整理出1臺車運營1天的人車流量。如:上海1臺公車平均每天運營7圈,那么就拍攝全部7圈的畫面。在天氣晴朗的工作日和雙休日各拍攝一整天,則1臺車1個月的人車流量=工作日每天的人車流量× 22天+雙休日每天的人車流量×8天。在公交車的車門側和車窗側各安裝1臺數碼攝像機進行連續(xù)性拍攝。
統(tǒng)計人車流量以前,要測算高峰、低谷時段各種車輛的平均人數,如公交車出現1次為20人次,小車2人次,自行車1人次,并以此計算出各個城市的平均GRP:

根據MPI數據庫經驗平均值,車身廣告接觸頻次是8.12次/月。以上海為例,1個輛月車身廣告平均到達率=GRP67/8.12次=8.3%,則1個輛月車身廣告到達人數=930萬×8.3%=77萬,也就是說在上海,如果1臺車發(fā)布一個月的廣告,則廣告的凈到達率為8.3%,有機會覆蓋到該城市不重復的77萬人數,他們平均每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