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為新農村建設搖旗吶喊的學者,看到中國廣告人在中國廣告趨勢論壇這樣盛大年會上,把新農村建設跟廣告業(yè)的發(fā)展聯系在一起,我想用這個機會跟各位探討一下新農村建設給廣告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的機遇和挑戰(zhàn)。
新農村建設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從公共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道路交通、醫(yī)療衛(wèi)生如果跟城市縮小差距的話,農民的生活水平可以改善,而且這方面的改善可以給農民收入增長創(chuàng)造條件。
農民增收是20多年來各方一直研究和關心的問題,要增加農民收入,傳統(tǒng)的思路怎樣?一般就是提高農業(yè)生產,增加農業(yè)基礎灌溉、水利、科研、技術等,這些當然非常重要,讓我們能夠有足夠的糧食供給。但是作為提高農民收入的手段,有一個成語“谷賤傷農”,糧食生產多,農民收入不見得增長。要增加農民收入本身來講,以提高產量為基礎,經常會南轅北轍。就增加收入來講,這并不是主要的方法。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2006年提出非常及時,因為在2003、2004、2005年經濟增長比較快,物價水平也在上漲,但是在2003-2005年這段時間的快速增長最主要靠投資在少數幾個產業(yè),如汽車、房地產、建材,投資增長非??臁.斎粵]有建成之前是需求,跟投資有關的產品價格就會上漲。雖然物價總體水平是高一點,但是在中國物價統(tǒng)計當中,以2003年來看,只有四類價格上漲,12類價格下降。當時的經濟情形,好像把冰凍的魚從冰箱拿出來,放在鍋里煎,一邊焦了,一邊冰的。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很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通貨緊縮的問題更為嚴重。這種狀況下怎么解決產業(yè)當中有很多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呢?我覺得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必然,因為政府必然要提供投資提供需求,在農村里面跟公共基礎設施有關的包括道路、交通各方面的建設本身在投資上是一個需求,而且這些基礎設施改善了以后,對消費還能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比如現在家電產品過剩非常嚴重,家電產品在農村里還有很大的需求。但是需求飽和度非常低,原因就是因為現代化的生活產品必須要有基礎設施,比如看電視,因為不是看電視機,而是看電視節(jié)目,看電視節(jié)目必須有電視信號,但是農村很多地區(qū)收不到電視信號。電冰箱要用電,農村里電卻很貴。洗衣機要是沒有自來水的話,不能讓農民挑水回家用洗衣機?;A設施不足,當然嚴重限制著農民對全面過剩消費品的需求,不是農民不想要,是農民沒有辦法用。所以如果基礎設施改善,對消費需求的啟動會非常快,而且這不僅是解決城市問題,而且增加農民的收入。在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總需要雇人,當然雇傭當地員工,給農民創(chuàng)造收入。如果城市過剩生產力能夠消除,經濟進入一個正常的發(fā)展,在這種狀況之下,農村勞動力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城市的非農產業(yè),成為增加收入最主要的渠道。既解決現在城鄉(xiāng)之間的基礎設施差距,同時也給農民直接、間接的增加收入,在這種狀況之下,當然城鄉(xiāng)的矛盾就能夠化解,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就能夠達到,和諧社會這個目標就能實現。
基礎設施要建設在什么地方建設?現在討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候有不同的思路,一般認為公共基礎設施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經濟,比如小城鎮(zhèn)建公共基礎設施,投入會相對少一些,效率會相對高一些,因此就有一種觀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集中起來建立新城鎮(zhèn),或是新村莊。我個人對這個看法不敢茍同,我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要建在現在自然村,為什么?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是農業(yè)的生產特性之一,不管是地廣人稀的美國、歐洲,農民是住在農場上面或附近,或者人多地少的臺灣,還是日本、韓國,農民同樣住在農場的上面,原因上農業(yè)生產要起早趕晚。農民可能要進城但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的。第二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是公共基礎設施的提供,住房本身是私有品,是農民自己的,你不能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農民自己出錢蓋新房子,如果是這樣的話,很可能不能給農民帶來利益,而且變成增加農民的負擔,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一定在現在自然村基礎上,以公共基礎設施為主要內容。
2020年,5億在農村,8億在城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如果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城市里面平均收入水平已達到9800美元的上中等國家標準,農村里面生活條件卻跟非洲一樣,這樣的話,絕對不能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完成,也不可能有和諧社會。首先一定要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包括生活設施等差距。之所以定義時間為2020年,根據發(fā)改委調查,如果農村里面關于道路,自來水、沼氣等環(huán)境設施完成的話,全國大概花4萬億,從2006年平均每年2700億,這樣的投入當然也不少,可是我說增加農民收入,關鍵的是減少農民,如果農民進城,每年花2700億會不會浪費,我個人認為不會浪費。到2005年的時候,城鎮(zhèn)人口43%,農村人口57%,估計到2020年的時候,農村至少還有40%的人口,40%是多少人?到2020年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