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各種新技術、新媒體蓬發(fā)的時代,是一個百家齊鳴的時代。網絡、電子書等等新型的媒體迅速的崛起,正在沖著這傳統的印刷行業(yè),撼動了傳統印刷業(yè)的半壁江山!
為什么說半壁江山呢,在印刷業(yè)中包裝印刷和商業(yè)印刷收到新媒體的沖擊不是很大,主要的沖擊是面向于傳統的紙媒印刷,其中以報紙為重。紐約時報停止出版印刷版報紙,全面啟動網絡報紙;日本報刊繼續(xù)???;巴西日報用網絡版代替印刷版。網絡的興起正在蠶食傳統印刷業(yè)的市場,尤其隨著紙成本的升高,紙媒體閱讀量減少導致的廣告收入的降低,使得紙媒體越來越不好做,這也使得紙媒體步履闌珊。但如果說紙媒體就此消失,卻為之尚早。
網絡媒體興起之勢勢不可擋,但本省內容也成了這類媒體的弊端。以電子書為例,雖然電子書攜帶很方便,也避免了樹木的消耗,但內容運營與產品運營的脫節(jié),導致了電子書的內容跟不上,也大大制約了電子書的發(fā)展。所以,未來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融合互助,是未來的一種發(fā)展模式。傳統媒體為網絡媒體提供內容,網絡媒體為傳統印刷帶來銷量,實現彼此的互利共贏。
或許十年前還有人在津津樂道于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紙業(yè)、印刷業(yè)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但他一定沒有想到,十年前的沖擊只是一個開端。如今十年過去,互聯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擴散開來,而曾經有人大膽預測的“只要有新聞存在,新聞紙行業(yè)乃至新聞出版業(yè)都將依然是利潤可觀的行業(yè)?!憋@然已經過時,美國的《紐約時報》,英國的《牛津英文辭典》,都相繼宣布未來將停止印刷版。這已經給滿足于現狀的人們敲醒了一個警鐘——現實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樂觀。
如今,新聞依然每日都有,但人們了解新聞的途徑卻變得越發(fā)的多種多樣,網站、電子書、手機報,甚至微博儼然一副新興媒體的模樣。而留給傳統媒體報紙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不甘心這這樣消亡的傳統媒體使出渾身解數展開最后的拯救戰(zhàn),全彩印刷,3D印刷,然而卻未見幾多成效。
如果說,現在依然有一部分人群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通過網絡、手機這樣的新興媒體獲取新聞來源,而致傳統媒體仍然有大批的擁戴者的話。試想一想,幾十年過去,這一批人離世,那么傳統媒體的受眾在哪里?
或許這樣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在傳統媒體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出路之前,任何“常談”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意義的。
未來學家曾經預言,21世紀將是數字、網絡、多媒體的世紀。互聯網的發(fā)展帶給了人們許多好處,諸如,獲取信息更為便捷,但也為一些行業(yè)帶來了困擾,印刷行業(yè)就是其中之一。對于互聯網對印刷行業(yè)的影響,早前便已經有行業(yè)專家分析稱,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必然降低人們對傳統印刷品的依賴性。
互聯網時代賦予了印刷造紙行業(yè)很多新的意義,拿報紙業(yè)為例,筆者訂閱了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從中發(fā)現了一些電子報紙相對于傳統紙質報紙所具有的優(yōu)勢。
一、信息量比紙媒更大受眾用戶更廣泛
國外很多報紙都提供郵件訂閱服務,用戶可以閱讀各大報紙當天的新聞,并且很多都是免費的。
由于不受版面的制約、廣告的過多干擾,網民可以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如今很多市民已將目光鎖定在電子報紙的訂閱上。
二、更新速度更快
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報紙相對于傳統報紙在更新速度上更迅速,他能在第一時間將信息發(fā)布到網上供網民閱讀,從而省去了排版、印刷的時間。
三、節(jié)省資源與綠色環(huán)保相吻合
電子報紙只需通過網絡媒介進行傳播,不用消耗森林能源,符合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
面對互聯網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綠色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如今很多市民已將目光鎖定在電子報紙的訂閱上,國外許多知名報業(yè)均開發(fā)網絡郵件訂閱服務,但國內目前提供郵件訂閱服務的報業(yè)還寥寥無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