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ED技術的不斷進步,戶內led顯示屏產品也不斷更新?lián)Q代,從早期的三拼一到后來的三合一,從原來的大間距到目前的小間距產品,每一次的產品提升,都和led芯片切割及封裝的進步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是上游的芯片及封裝廠家驅動了led顯示屏向高密度,高清晰,高可靠性的發(fā)展。
然而在led從3mm間距步入2mm--3mm區(qū)間后,這種主動與被動開始發(fā)生逆轉。有實力的LED顯示屏生產企業(yè)對于高密度的小間距顯示屏,開拓出了新的應用模式和應用領域。這其中以2.5mm間距顯示屏為最典型代表。LED顯示屏開始了大面積應用于戶內專業(yè)顯示場景,開始和統(tǒng)治專業(yè)顯示領域的DLP背投技術,液晶拼接技術瓜分該顯示市場。其席卷專業(yè)市場的速度可謂讓人吃驚,從12年的零星項目到目前的遍地開花,產品概念得到迅速普及,客戶的認可度和信心也有非常大的提高,這其實是小間距led的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優(yōu)秀的顯示應用效果進步的最直接體現(xiàn)。
小間距顯示屏概念從2.5mm開始誕生,小間距產品主要集中在1.9--2.0mm區(qū)間,1.5-1.6mm區(qū)間,1.2mm上下等幾個像素間距。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和失效像素的降低,使市場對于更高清晰度顯示屏的應用有了足夠的信心和預算,13年到15年短短三年,LED小間距顯示屏應用已基本滲透到1.2mm間距及1.5mm間距區(qū)間。像素間距仍有向更密發(fā)展的技術余地,
除了像素密度的不斷提升,產品穩(wěn)定性的持續(xù)改進,LED產品設計的整體性也在趨于完善。小間距應用早期,產品設計還是沿襲傳統(tǒng)LED的產品設計思路,如非標的尺寸設計,繁瑣的組裝制成,導致后期的維護工作不便。然后隨著市場對小間距產品不斷提高的各種應用需求,和廠家對客戶產品體驗度提升的追求,小間距產品開始在結構設計,顯示尺寸,信號源匹配等角度入手,深入發(fā)掘產品提升可能,逐漸形成了各自廠家產品體系和設計風格。
小間距顯示屏的應用領域分析
作為新一代的室內專業(yè)領域顯示面板,小間距LED對傳統(tǒng)的DLP形成了最直接的沖擊,換個角度也就是說小間距LED在產品應用上其實是對DLP形成了技術性代替。但這種代替并非是簡單的一比一。小間距led顯示屏和DLP之間還是有很大的應用差異性,所以在針對不同項目中,對于屏幕的技術性選擇工作尤其重要。下面就led顯示的專業(yè)應用場景做簡要分析,便于消除客戶在某些產品應用上的誤區(qū)。
廣電演播室場景應用:
廣電演播的視頻背景應用,以主播背景視頻墻最為典型,演播室內對顯示面板的色溫,亮度,灰階,視角,對比度,刷新率等技術指標要求相當嚴苛。LED高清顯示出現(xiàn)之前,更多的實現(xiàn)方案是背投拼接或液晶拼接。傳統(tǒng)的LED顯示屏難以在技術參數(shù)和性能上滿足此類場所需求,而小間距產品的出現(xiàn),直接顛覆了演播室對LED的認識。小間距屏在各項技術指標上均可輕松滿足此類場景應用,并且LED顯示屏因無拼縫,單元尺寸較小,可輕松滿足內弧形舞美設計,在對比度,色彩等方面更是優(yōu)于其他面板,因此廣電應用將是高清LED的重要領地。
對于飽受熱議的摩爾紋問題,在LED應用于廣電領域初期,廠家及行業(yè)都試圖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對此光學問題進行規(guī)避,但無論是軟膜結構還是硬幕結構,都會在改善摩爾紋效應的同時造成畫質的銳度降低。對于摩爾紋問題的處理,大家逐漸更加認同通過對攝像機機位調整,攝像焦距的聯(lián)調等手段,將摩爾紋效應降到最低。
作戰(zhàn)指揮及大型視頻會議:
在大型的會議場所,多人會商的指揮研判場景,共享式的視頻展示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設施。此類場景均有較高照度的照明設計,或有較通透的采光設計,以滿足在場人員的閱讀及書寫需要。這種較高照度場景下,對顯示屏亮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顯示屏面板還不能因室內照明光源產生炫光,反光等干擾。小間距LED顯示面板目前大多數(shù)采用霧面黑燈,加之顯示屏表面為粗糙像素構成,所以在滿足了高亮度的同時,并有效的克服了室內照明光源的影響。同時,LED小間距的無縫拼接優(yōu)勢在該應用領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顯。相較于背投及液晶(目前液晶窄邊拼接2mm以內)的縫隙感,LED顯示屏的用戶體驗要高出一個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