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近日發(fā)表了題為《布什當政:一個預先包裝的電視新聞的新時代》的文章,稱這種預先包裝的不正當宣傳已經(jīng)成為美國政府控制操縱輿論的家常便飯。16日,布什卻對此辯解說,這些行為是合法的,并且他不準備停止這種行為。由此可見,在號稱新聞自由、新聞真實、媒體是社會公器的美國,恰恰是政府牢牢操控著輿論,而且花樣繁多。
手段一:直接編造假新聞
當美軍攻占巴格達的消息傳來,
許多美國人都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堪薩斯城一個伊拉克裔美國人歡欣鼓舞地對攝制小組說:謝謝你,布什。謝謝你,美國。這幾秒鐘的畫面勝過許多長篇大論,它讓美國人感到激動與自豪,讓布什總統(tǒng)心滿意足。然而,相信美國新聞自由和真實的人不會去想,這段看起來很真實的電視新聞竟是美國國務院精心創(chuàng)作的新聞作品。
在美國,像這樣預先編制的新聞比比皆是。新政策出臺引導民眾支持,就讓政府雇用的公關人士冒充記者出面大唱高調,或花錢雇高手、名家以獨立面目撰寫文章。據(jù)透露,布什總統(tǒng)執(zhí)政4年,總共至少有20家聯(lián)邦機構(包括國防部和人口普查局)制作并發(fā)布了數(shù)百條事先制造的新聞。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五角大樓編造的假新聞讓媒體多次上當,英國《獨立報》為其列出的戰(zhàn)爭謊言就有20個之多,而在這些謊言的背后大都能看到美國政府的影子。編造假新聞已經(jīng)成為美國政府的拿手好戲。布什政府在第一個任期內,就花費了2.54億美元與公關公司簽訂合同,這差不多是克林頓最后一個任期在這方面花費的2倍。政府各部門向新聞機構發(fā)送的電視新聞片斷的數(shù)量更是大幅增加。據(jù)《紐約時報》的文章披露,為宣傳布什新簽署的一項醫(yī)療政策,由醫(yī)藥主管機構發(fā)送的事先編造的新聞被300家電視臺采用,收視的家庭達2200萬戶。這些政府制作的新聞淹沒在衛(wèi)星傳送、辛迪加經(jīng)營、網(wǎng)絡提供的新聞節(jié)目之中,并處理成為獨立新聞與觀眾見面,神不知鬼不覺地走進了千家萬戶,操控了美國的輿論。
手段二:為媒體設定議程
傳播學有個媒體設定議程理論,其主要含義是:人們主要傾向于了解媒體注意的問題,而媒體的報道順序深刻影響輿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號稱不干涉新聞自由的美國政府深諳此中奧妙,美國副總統(tǒng)切尼曾經(jīng)說過:不能讓媒體給總統(tǒng)設定議程。
政府設定議程花樣很多。一是赤裸裸地打壓不聽話的媒體。伊拉克戰(zhàn)爭中有些媒體因講了政府不愿聽的話就被換人,或是不得不換人。這樣的事當然使得新聞界不敢惹麻煩,多數(shù)時候只能轉述政府信息。二是加強與媒體聯(lián)系。政府官員與記者打成一片。雖然美國媒體仍然將客觀性奉為職業(yè)準則,但在實際工作中,新聞人員與政府官員之間越來越熟悉。前者越來越依賴于后者,后者成為前者的重要信息來源;政府官員也通過記者幫助他們與公眾和其他精英相互溝通。三是給錢。政府有關部門將從預算中得到的大筆美元用來炮制新聞,受雇于政府制造新聞的公關公司也可以獲得很高的報酬,而媒體也因為不用采訪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大家都有了好處,可輿論也就成了政府手中的玩物,隨它的需要任意拿捏。恰如著名的專欄作家克魯格曼所講,在這個國家,我們確實沒有書報檢查,找到不同的觀點仍然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確實有一個制度,在這個制度里,主要的媒體公司以取悅執(zhí)政黨的方式去報道新聞。
手段三:公關公司制造新聞
美國的公關公司本領很大。政府利用公關公司制造新聞當然更加便當。美國政府的官員比以往更善于同公關公司和媒體打交道,經(jīng)常委托公關公司模仿媒體預先制作高質量的新聞,提供給媒體,用間接的隱蔽手段來達到操控輿論的目的。受雇于政府的公關人員許多就是記者出身,他們不僅會寫新聞,而且懂得媒體的喜好和不同媒體的不同需求,寫出的東西既講政治,又很貌似客觀,媒體也樂得用這些廉價得來的新聞去糊弄公眾。
媒體影響輿論,輿論引導民眾。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會對輿論聽之任之。獨立于政府的媒體從來就沒有。美國政府和新聞人士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在《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一書中,作者艾英戈和金德認為,美國電視新聞表現(xiàn)美國社會和政治時有4個特點,其中之一就是作為政府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速記員。 (丁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