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城滑石雕刻老藝人呂玉華手里握著沈陽世園會相關部門發(fā)過來的1萬件滑石烏龜?shù)窨痰挠唵?,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海城響當當?shù)幕窨趟嚾?,面對目前滑石雕刻人才匱乏的現(xiàn)狀,這位花甲的老藝人既無奈又惋惜。
尋找
滑石雕刻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而素有“中國滑石之鄉(xiāng)”美譽的海城,滑石雕刻技藝曾盛極一時。從1952年到1958年,海城雕刻廠擁有300余人專業(yè)滑石雕刻藝人,滑石雕刻產(chǎn)品曾遠銷日本、法國、緬甸等53個國家和地區(qū)。上世紀50年代末竣工的人民大會堂遼寧廳內(nèi)的“壓軸”作品———“松鶴延年”,就是海城滑石雕刻的。而如今,海城的雕刻藝人已不到10人,市場上也很難再找到海城滑石雕刻作品的蹤跡了。
為了尋找滑石雕刻老藝人,我們費了一番周折,最終找到了呂玉華、梁艷書兩位老藝人。
講述
說起滑石雕刻,這兩位年逾花甲的老藝人感慨良多。呂玉華是堅守滑石雕刻陣地的最后一人。從15歲就開始與滑石雕刻打交道,50多年來,老人對滑石雕刻的感情之深不言而喻。老人回憶,海城滑石雕刻的開門祖先是“大師級”人物孫景元。清朝末年,他曾經(jīng)專門給宮廷雕刻。上世紀50年代初,孫景元帶著浙江青田和山東壽光的20余位精通軟石雕刻技藝的工藝師,扎根海城,成立了海城滑石雕刻廠,專攻滑石雕刻,并招收300多名本地專業(yè)滑石雕刻藝人為徒。其中數(shù)位弟子成為海城雕刻廠的中堅骨干,這其中就有呂玉華、梁艷書。
從兩位老藝人的回憶中,我們了解到,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曾一度輝煌的海城滑石雕刻逐漸走向了衰落。此外,作為推向市場的藝術品,海城雕刻廠的產(chǎn)品很少有過創(chuàng)新,陳舊落后的技法和款式使海城滑石雕刻作品迅速失去市場。而眾多位滑石雕刻藝人也紛紛“下崗”。
期盼
隨著滑石雕刻老藝人的相繼過世,令健在的老藝人憂心不已。目前,除了資金的匱乏,最大的憂慮就是后繼無人?!盎窨屉m然塵封多年,但依然有它的開發(fā)價值,所以這門手藝不該失傳。因為滑石雕刻細膩的工藝特點是玉石雕刻無法替代的?!眳斡袢A真誠地說,“眼看著這門手藝就要失傳,我心里能不急嗎?6月10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化遺產(chǎn)日’,我覺得咱們海城滑石雕刻也是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應該得到保護和傳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