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和搜狐財經頻道于6月21日-8月18日共同舉辦了“廣告公信度”網上問卷調查活動,得到12927位網民的響應。
這份調查報告顯示,超過2/3的網民對商業(yè)廣告不信任,其中“很不信任”和“較不信任”的比例分別為46.4%、21.2%。當調查問及消費者“最近一年來,是否有過因相信某商業(yè)廣告宣傳而權益受損的經歷”時,回答“有”的比例是67.8%,回答“沒有”的比例是32.2%。
此外,調查結果顯示,醫(yī)療、保健食品和藥品成為虛假違法廣告重災區(qū)。在當問及網民“虛假宣傳問題最嚴重的產品或服務領域是什么”時,調查結果顯示:回答“醫(yī)療”的比例最高,為15.0%;其次為“保健食品”,比例為12.8%;排在第三位的是“藥品”,比例為9.9%。回答“美容服務”和“化妝品”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9.0%、8.0%。
近八成網民認為名人代言虛假違法廣告應承擔連帶責任。
有關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切勿相信以下廣告: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或無依賴”等承諾,無法證實的所謂“科學或研究發(fā)現、實驗或數據證明”,或“最新技術、最高科學、最先進制法等絕對化的用語和表述”等內容的保健食品廣告。
另外,一些說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與其他藥品、醫(y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作比較,或利用醫(y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y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y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等內容的藥品和醫(yī)療器械廣告也別輕易相信。





